国家开放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来源:京师教育2022-03-25阅读:183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前的广播电视大学改名的,它是以自学网络课程为主,空间时间地域灵活无限制,无精力负担,边工作边完成学业,它是国家最早的继续教育学校,以国家开头,所得的专本科文凭都是国家承认且学信网可查的!国家开放大学的模式类似于网教模式,但是国家开放大学是单独的一个学校,国家开放大学专业比较全面。比网教的专业更广。

国家开放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国家开放大学含金量

中央电大已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就是国家开放大学,两者电大文凭使用效力、含金量(硬度)、用途都是一样的,可以在学信网永久查询,国家认可,企业认可,可用来加、升职、求职评职称、考资格证书等都没有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认可度

国家开放大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率高,适合异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报读。毕业后取得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是电子注册资格的,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可查询,满足报考国家公务员以及各类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对学历层次的要求。

国开特点“宽进宽出”,无入学考试,年满17周岁即可报名,网课形式,学习方便灵活,非常适合毕业后的上班族,2.5年即可毕业,只需参加3-4次期末考试。

报考条件如下,可参考:

(1)、年满17周岁

(2)、报专科需要提供高中或者中专毕业证,报本科需要学信网可查的专科毕业证或者学历认证报告。

(3)、报考护理或者药学专业需要前置学历专业对口,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同时需要提供对应的岗位工作证明。

国家开放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

它由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它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它是一所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的新型大学,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新型高等学校,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办学40多年来,国家开放大学秉持“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由45家省级分部、10所专门学院、14所行业学院及市州分校(市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区县工作站(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一体化办学体系。

1.在这里,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部领导下统筹全国开放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招生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各行各业人人皆可学。在这里,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不仅有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还有短期灵活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不断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国家开放大学还特别关注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同时还开展特定人群教育。目前,国家开放大学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466.1万人,其中七成来自基层,一半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培养人才;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及“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助力职工成长发展;面向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人才,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的素质,先后建立了八一学院、空军学院、军盾学院;为开辟残障人士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新途径,国家开放大学还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

敬学广惠,有教无类。国家开放大学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公平,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2.在这里,有丰富的学科专业

基于开放教育和技能社会特点,国家开放大学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覆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九大学科及19个高职高专大类,专业层次涵盖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所有本科专业均可授予国家开放大学或合作高校的学位。国家开放大学拥有6000余个涉及不同专业、覆盖全国的向学生提供支持的教学团队,为各类学科专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当你站在选择专业方向的十字路口,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能给你丰富的选择空间,让你的天赋和热情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尽情释放。

3.在这里,有灵活的学习方式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学习方式上,国家开放大学建成了教、学、管、研、服一站式和一体化运行的远程教育云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点播和查看网上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利用论坛、网上直播和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到学习中心参加集中面授学习或参加小组学习。线上+线下,确保每名学子时时刻刻都能学,工作生活两不误。

与灵活学习方式相匹配的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了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集聚优质课程。国开学习网每学期上线网络课程近千门;根据成人碎片化学习特点,开发了“五分钟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复用和共享。同时,学校提供了齐全配套的纸质教材,充分满足学习者不同学习渠道选择及多种学习体验需求。